搜索   
搜索
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民天文化

家庭美德
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3-04-12 14:45
  • 访问量:

家庭美德

  • 分类:道德讲堂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3-04-12 14:45
  • 访问量:

  家庭美德,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、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。家庭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尊老爱幼、男女平等,夫妻和睦、勤俭持家、邻里团结等。

  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,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。它涵盖了夫妻、长幼、邻里之间的关系。家庭美德包括关于家庭的道德观念、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。家庭美德的规范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,即调节夫妻、父母同子女、兄弟姐妹、长辈与晚辈、邻里之间,调节家庭与国家、社会、集体之间的行为准则,它也是评价人们在恋爱、婚姻、家庭、邻里之间交往中的行为是非、善恶的标准。家庭美德的规范是家庭美德的核心和主干。家庭美德还包括在家庭生活中,在道德意识支配指导下,按照家庭美德规范行动,逐渐形成的人们的道德品质、美德。

  社会主义的家庭美德,是社会主义道德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。众所周知,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。它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,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,都要有奉献精神,都要为他人服务,一人有难,全家相助,形成一个相互关心、相互帮助的和睦家庭。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,在家庭生活中,每个成员都要关心家庭这个集体,共同治理好家庭,个人利益服从家庭的整体利益。“五爱”:即爱祖国、爱人民、爱科学、爱劳动、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,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以“五爱”规范自己的行为。实行革命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道德,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多一分爱心,要尊重人、爱护人,要尊老爱幼,男女平等,邻里团结,和睦相处。总之,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,才能建立美满、和谐、幸福的家庭,即建立真正具有美德的家庭。

  社会作用

  第一,家庭美德对于社会安定团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
  第二,弘扬家庭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。

  第三,家庭美德是美满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。

  主要规范

  尊老爱幼

  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“老有所终,幼有所养”,形成了尊老爱幼的良好家庭 。尊老爱幼,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,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。

  尊老的基本要求是赡养。父母对子女的爱,是最伟大、无私的。为了抚养和教育子女,父母总是倾注全部心血。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,对父母的养育之恩,做子女的当知报答,而且无论如何也是报答不尽的,况且我们每个人也都会老,“善待老人,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。”所以,赡养老年父母,是子女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,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起码要求。我市涌现了一大批悉心照料老人的先进典型,特别是“天天理发店”个体户陈彩英多年如一日义务照顾孤老沈锡章,被传为美谈。

  婆媳矛盾,是一些家庭中的老大难问题。我们常常可听到“婆婆难当”、“媳妇难做”、“十对婆媳九不和”的感叹。其实,在现实生活中,绝大多数婆媳关系还是处理得很好的。我市也涌现了一批“好婆婆”、“好媳妇”。婆媳关系的融洽需要双方努力,儿媳应真心实意地孝敬婆婆,婆婆也要实实在在地疼爱儿媳。双方以诚相待,是婆媳相处得好的关键。媳妇要多与婆婆讲讲知心话,从老年人的心理角度多为婆婆着想;婆婆也应理解媳妇,多从年轻人的心理状态考虑问题。一旦发生矛盾,婆媳双方要多作些换位思考,多一些宽容。婆媳间产生矛盾时,儿子(丈夫)要积极主动地做好调解工作,既要帮助母亲了解媳妇,又要帮助妻子理解老人,这样,矛盾自然会得到妥善解决。

  爱幼要讲究艺术。普遍存在对子女爱护过度的现象,特别是三代同堂、四代同堂的家庭,独生子女好似“小皇帝”,捧在手里怕摔了,含在口里怕化了,“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”。俗话说:“严是爱,宠是害。”如果一味娇惯宠爱子女,无原则地迎合、满足孩子的要求,就会使子女形成任性、放纵、骄横、自私、冷淡、孤僻、怕失败、怕挫折等不健康心理素质,影响孩子的成长。因此,对子女应当做到爱和严相结合。当然,严格要求并不等于体罚。有的家长仍信奉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,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。必须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,启发诱导孩子纠正错误,改正缺点,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

  男女平等

  男女平等,是指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,女子和男子人格独立、地位平等,享有同等的权力,负有同等的义务。要摒弃“重男轻女”的传统思想,使家庭中的男女享有教育、就业及财产等方面的同等权利。特别是在生育观上,要真正做到“生男生女都一样”,切勿生儿子兴高采烈,要摆脱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,自我确立生活目标,自我选择生活道路,自我驾驭生活航船,自我主宰个人命运,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,去学习、去拼搏、去创造,实现自我,做一名既是“生活主人”、又是“事业强者”的时代新女性。

  夫妻和睦

  夫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,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。夫妻关系应以平等互爱为基础。夫妻之间不存在谁侍候谁、谁主宰谁的问题,“大男子主义”、“妻管严”等倾向,都是要不得的。作为夫妻,应该努力做到互敬、互爱、互信、互帮、互谅、互让、互慰、互勉。

  离婚率持续上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。婚姻自由固然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则。但是,如果把婚姻自由看作可以轻率地结婚和离婚,这是十分错误的,必须坚决反对。要保持夫妻和睦,还必须不断巩固、培养夫妻之间的感情,使爱情之树常青。期盼婚姻永远像爱情故事一样充满浪漫是不现实的,日常生活是平淡琐碎的,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浪漫期之后步入婚姻组成家庭,应学会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巩固、培养感情。要在互相适应对方的同时,经常寻找夫妻双方都感兴趣、都愿为之努力的共同点,使两人有共同的生活目标,使家庭生活生动、活跃起来,充满活力和乐趣。只有这样,才能避免婚姻枯燥、乏味,“婚姻危机”也就很难出现了。

  勤俭持家

  勤俭持家,是我国家庭的传统美德。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勤俭持家的格言,如“勤是摇钱树,俭是聚宝盆”、“俭以养德”、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”等。改革开放以来,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,绝大多数家庭生活已从“温饱型”向“小康型”转变,但是我们仍应该珍惜劳动果实,继承和发扬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。

  勤俭持家就是要精打细算,科学合理地安排家庭经济生活,避免浪费。勤俭持家就是要树立具有现代文明的消费观。第一,不盲目攀比,不追求高消费。在坚持量入为出原则的基础上,根据现代生活消费特点,适度的“超前消费”也不为过。但是,切忌盲目攀比,追求不合实际的高消费,“别人有汽车,我家也得有”,“别人有别墅,我家也要有”等思想要不得。第二,适当增加精神消费的比重。如今有一些家庭,各式家电一应俱全,居室装修得富丽堂皇,就是看不到报刊、书籍。单纯考虑物质上的满足容易引起精神上的空虚。在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之后,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消费结构,把精神消费提到重要地位,把一部分资金投放到购买书籍、家庭成员继续教育上,以丰富家庭文化生活。

  邻里团结

  良好的邻里关系对人们的生活、工作、学习等各方面都大有益处。我国劳动人民一贯重视邻里关系,民间流传着许多名言,如“邻里好,赛元宝”、“远亲不如近邻”等。“孟母三迁”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。然而,人们发现,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,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,我们与世界各地人民的联系越来越近,相反,与自己对门而居的邻里关系似乎越来越远了。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城市,住在同一小区、同一幢楼,相互之间不了解、不熟悉的人并不少,有的甚至对门对住了好几年,也不知邻居姓甚名谁、在哪里工作,真可谓“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”。

  固然,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、休闲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,邻里关系面临许多新情况。特别是城市里的楼房越盖越多、越盖越高,不少家庭告别平房和大杂院搬进了设施齐全的单元住宅,客观上也给改善邻里关系带来诸多不便。但是,我们仍可以根据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,建立良好、新型的邻里关系。

  加强邻里团结,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,着重要做到“四互”:

  互尊就是要尊重邻居的人格,尊重邻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,切忌搬弄是非。还要尊重邻居的合法权益,如看电视、听音乐、唱卡拉OK等声音要适当,浇花、养鸟等不要给邻居带来麻烦。

  互助要破除“各人自扫门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”的旧观念,视邻里的事情如自己的事情,视邻里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,从小事做起,积极主动地为邻居做好事,例如,收捡好邻居晾晒的掉在地上的衣服,扶老人或小孩上楼梯,协助邻居换煤气罐等。

  互让邻里之间长时间相处,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。一旦因生活琐事发生了矛盾,双方都不必斤斤计较,要讲风格、讲谦让。

  互谅要了解邻居的生活习惯,理解邻居的职业,谅解邻居的苦衷。对邻居要少一点抱怨,多一点宽容;少一点指责,多一点赞扬;少一点品头论足,多一点相互学习;少一点斤斤计较,多一点热忱关怀。

上一个: 个人品德
下一个: 社会公德
上一个: 个人品德
下一个: 社会公德

联系方式:

地址:福州市台江区国货东路89号凯旋商厦6、7层  
电话:
0591-83821317   
传真:0591-83695191   
邮箱:
fzmtzhb@163.com

下属公司:

福州民天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:83441480
福州民天实业有限公司:22213311
福州民天糖酒副食品有限公司:83335754
福州民天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管理分公司:83202242

公众号:

这是描述信息

Copyright©  2021  福州民天集团有限公司  闽ICP备07014092号-1  网站建设: 中企动力 福州 本站已支持ipv4 ipv6双向访问

版权声明 丨 隐私权保护及免责声明 丨 常见问题解答

电话:0591-83821317

邮箱:fzmtzhb@163.com

img